顾衡的字看着端正,其实狷狂,典型的锋芒内敛。

       看着颇有些前朝李唐那书法大家的风范。

       “没有子良兄写得好。”顾衡微微一笑,“子良兄,适之兄,今日前来不知所为何事?”

       “子机,你是当真两耳不闻窗外事啊。”

       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将顾子机摘了榜首的事儿给说了出来。

       那兴奋的样子,好像比他二人自己上了名次还激动一样。

       顾珏和蒙恬闻言,也是面上一喜。

       侯爷少年成名啊这!

       光宗耀祖啊!

       顾衡面色不改,教顾珏写完一行字后淡淡开口:“三日后殿试,子良兄,适之兄,你我青云相见。”

       两人俱是一愣,随即重重点头。

       你我各自努力,然后青云相见!

       二月初四,南周科举,春闱的最后一场,也便是殿试盛大召开。

       乾徵帝出题,唐铮旁听。

       十二位书生得了准允进入大殿,齐齐拜见难得上朝的乾徵帝。

       “镇北候,抬起头来。”

       乾徵帝上次没见着顾衡的容貌,听手下大臣说他风华绝代,不免起了好奇之心。

       这次又见他得了榜首,便晓得这厮大抵也只有云鹤能够比得上了。

       殿试时,乾徵帝特意穿上龙袍,盛装出席,为的就是看顾衡一眼。

       顾衡依言抬头,却始终低垂着眼睛。

       嘶!

       他可以清楚地听到某位皇帝爷倒抽冷气的声音。

       果然,和上辈子一样,乾徵帝还是有着断袖之癖。

       “官家。”唐铮咳嗽一声。

       “唐爱卿,开始吧。”乾徵帝收回火热的视线,也跟着咳嗽一声。

       “此次科举,试题为国之未来。尔等有何想法,皆可写于纸上。计时两个时辰,现在开始。”唐铮起身,推动沙漏,淡淡开口。

       话音一落,书生们俱是提起笔开始构思。

       曾广和王易安写的是那个速度之快,让旁边苦苦构思的书生看得瞠目结舌。

       很快,所有人都动起了笔。

       除了顾衡。

       顾衡看着空白的纸面,凝神思忖须臾,适才开始奋笔疾书。

       唐铮看着那边的顾衡,见他认真科考的模样,不免开始好奇,他会写些什么。

       乾徵帝也在紧紧地看着顾衡。

       这样好看的美少年,收进后宫一定很不错吧。

       两个时辰很快过去。

       唐铮看向身旁的谢玄。

       “时间到,停笔。”谢玄会意,朗声开口。

       众人俱是满头大汗地停笔,有的一脸苦涩,有的春风得意。

       曾广和王易安面面相觑,最后齐齐看向坐在最前排的顾衡。

       他们知道顾衡是在时间过了一半才开始答题的。

       也不知道子机的时间够不够。

       乾徵帝和唐铮很快开始当面批改试题,有的乾徵帝看都不看便扔给了唐铮,有的写的有趣便拿起来细细品阅。

       曾广和王易安很快被点了名字,被乾徵帝夸赞。

       两人俱是心头一喜。

       应该不会名落孙山了。

       很快,乾徵帝看到了最后一张,也就是顾衡的那张。

       看着上面飘逸洒脱的字迹,乾徵帝先是眼睛一亮。

       这字和文绉绉的小侯爷看上去一点都不搭啊。

       他又细细看起了顾衡所书写的内容。

       前面就把乾徵帝看得一愣一愣的,后面看得忍不住拍案叫绝,甚至朗声大笑起来。

       “唐爱卿,你看看,此乃镇北候之作,可谓是千古一绝啊!”

       乾徵帝笑眯眯地将纸递给唐铮。

       唐铮接过扫了一眼,顿时将探究的目光投到顾衡身上。

       (系统,顾衡是不是任务执行者?)

       【未检测到同属性系统。】

       看来,应该是他多想了。

       毕竟在这个游戏中,会有很多张冠李戴这样的事发生。

       乾徵帝抬手写下一道圣旨,向唐铮招手:“唐爱卿,你来念,朕还有事先去一步。”

       “喏。”

       唐铮接过圣旨,面无表情地朗声宣读起来——

       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乾徵三十一年,金陵才子顾子机恩科殿试,赐榜首状元,进士及第,赐汴京崔广榜眼,赐金陵王易安探花,同晋进士及第。朕心甚喜,特下此诏,准举国同庆。”

       三人立刻上前跪地行礼叩谢。

       于是,十六岁的镇北候一举拿下状元郎的事儿就这么传遍了南周。

       人人都说他成了第二个唐铮。

       有人不信,觉得顾衡一定是舞弊了。

       直到乾徵帝放出了殿试的那批试题和卷子,准全国共阅,顾衡的一纸少年学说,才这么得以流传于世。

       看完之后,书生无一不是惊叹于顾衡的才华,名儒也纷纷称赞,说他文采远超唐铮。

       顾衡又被传出公子世无双的绝代容貌,于是,他就这么摘到了南周第一公子的美誉。

       后来,华国人在考古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史书。

       经过还原,他们发现这是那从历史上消失了的南周古国。

       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段话——

       “乾徵三十一年,镇北候顾子机以一纸少年学说摘下恩科状元郎,得进士出身,此后颇得乾徵帝宠爱,受尽重用。”

       少年学说?

       考古家们又在那块地儿左找右找,终于找出了一部分临摹的残卷。

       临摹的字迹飘逸洒脱,颇有大家风范,但是字迹末尾清楚地标明了是临摹的镇北候顾子机。

       看来,这位名垂青史的权臣还是一位书法大家呢。

       后来,考古学家们经过还原,让这篇残破的少年学说登上了教科书——

       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;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。红日初升,其道大光。河出伏流,一泻汪洋。潜龙腾渊,鳞爪飞扬。乳虎啸谷,百兽震惶。鹰隼试翼,风尘吸张。奇花初胎,矞矞皇皇……纵有千古,横有八荒。前途似海,来日方长。美哉我少年南周,与天不老。壮哉我泱泱少年,与国无疆!”

       谁能想到,这么一篇少年学说,为后面的南周改革打开了一条宽敞的道路。

       那些后来之辈,在顾衡,王易安,崔广以及一众先者的推动下,带领了整个南周的复兴,让原本衰颓的汉夏南周,再度辉煌起来。

       虽然,这些都是传说,但并不能减少后生对那时候勇于开辟先河,改革开放的顾衡的赞美与崇拜。

       虽千万人……吾往矣!